在中国西北的大太阳底下,21岁的王逸帆整个暑假几乎都“泡”在学校的航模队里,他是负责“抛飞机”的那个人。一通来自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的电话告诉这个年轻的“准航空人”:有为创新者设计的奖品在北京等着他。
图为王逸帆和他的模型飞机
怀着好奇的心情,王逸帆参加了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霍尼韦尔航空航天创新大赛颁奖礼。该赛事自2015年举办以来,已累计收到来自中国9所航空航天相关院校的71位同学的参赛设计作品。霍尼韦尔科技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罗文中为王逸帆颁发最佳成果奖
“飞机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当我怀揣航空梦想走进大学后逐渐发现,在航空业里哪怕是做出一点点改进,带来一点点进步,都是很了不起的贡献。”张镇晖说。
“我想做一名飞机总设计师。想知道那些世界领先企业在做什么。”王士壮说,大赛让他看到了航空人在关注什么,与国际知名企业的直接对话让他体会到“不仅眼界要高,更要脚踏实地”。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首席技术官包思明为王士壮(右)和罗宏洋(左)颁发最佳创意奖
四位获奖的年轻学子还收到了特殊的奖励——第一次走进世界500强企业的大门;第一次与国际企业高管、航空技术专家一起讨论;第一次走进“未来技术实验室”,并第一次搭乘直升机,感受航空飞行带来的独特体验。
最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不仅派出首席技术官“空降”颁奖,还专门设置了圆桌讨论环节——获奖大学生们和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管、工程师一起“画画”,画出心中的航空航天业以及对“钱、前途和兴趣”的理解。
创新大赛的获奖者和霍尼韦尔的高管、技术人员一起画出心里的航空业
“你明明知道有些东西可能很吃力,而且可能眼下看不出什么成绩,但是你还是要做。这就是情怀!”张镇晖指着自己的“绘画”作品说。
在霍尼韦尔科技事业部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罗文中的作品中,不仅有飞机、卫星、火箭,还有高山和竹子。在他看来,每个有志于投身航空业的人都需要很好的专注度,要有心理准备用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去专心做好一件事。
罗文中说,霍尼韦尔举办创新大赛旨在鼓励中国年青一代参与创新,发现优秀创新人才参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并将创新成果推向世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认为,全球经济正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对于实体经济来说走向未来的突破口就是创新。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出了改革开放初期凭借人口数量优势吸引外资的阶段,中国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庞大的本土市场以及对周边市场的辐射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公司不仅到中国寻求合作发展,更在积极发现培养当地创新人才,锁定“未来创新者”的行动已经开启。
除了霍尼韦尔,波音也积极投入启发和发展中国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点亮他们的参与全球未来进步的梦想。在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看来,无论是针对小学生的“放飞梦想”波音航空科普教育项目,还是赞助中学生参加全球性机器人大赛、与中国顶尖高校展开创新研发项目,都源自波音对于中国未来的重视。
“人才是企业的战略性财富,我们希望在创新大赛中发现有潜质成为全球未来创新领袖的中国年轻人!”霍尼韦尔科技事业部航空航天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徐军说